如何预防脑瘫患儿的肌肉挛缩
来源:脑瘫专科健康时间:2015-01-20
脑瘫患儿的肌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,是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。而肌肉的僵硬挛缩、纤维化可与病理调节机制互相作用。妨碍患儿肢体体位与运动的正常控制,导致关节活动度的下降及功能受损。而挛缩可能是痉挛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。那么,什么是挛缩呢?
僵硬挛缩是指肌肉可塑性、黏弹性等物理特性的改变,总称为肌肉的流变学特性,包括僵硬、挛缩和纤维化。肌肉的非反射特性可产生阻力,这种阻力又随着肌肉的长度及牵张速度而增加,虽然痉挛肌肉的反射活动下降,但却出现有增强的黏性反应,这正是人们体会到肌肉张力的部分原因。当肌肉持续缩短较长时间后,可继发性产生生物力学的改变,导致僵硬和高张力,随着时间的推移,肌肉纤维逐渐钙化、短缩,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生,关节液变得黏稠,最后形成粘连-挛缩,尤其是一些跨过两个关节的肌肉更容易发生挛缩,而且治疗的难度更大。脑瘫患儿大脑病变虽然是非进行性的,但如果发生肌肉及关节的挛缩,进而发展成为畸形,那么对患儿以后的生活将造成严重的影响。
被动牵拉是防止挛缩最重要的手法之一,它不但可以暂缓痉挛及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,而且还可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,尤其可以防止卧床和不能步行的患儿固定挛缩的发生。被动、缓慢、长时间地牵拉痉挛的肌肉可通过作用于关节内的压力感受器(肌梭和肌腱),激化出对痉挛的抑制反应。被动牵拉的手法主要通过治疗师徒手、借助外力、器械等方法来完成。
- 上一篇:围产期预防脑瘫的措施
- 下一篇:预防新生儿脑瘫从产前保健开始